园区动态


一座交织着人文色彩与现代文明气息的墓园

袁永林:古林人文纪念园六年前行之路


来源:2010中国殡葬协会公墓会员年会

袁永林,古林人文纪念园,中国殡葬协会公墓会员年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同行朋友们大家好:
  借此2010年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委员会年会隆重召开,我代表上海总公司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朋友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内蒙古呼和浩特殡葬事业改革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同仁表示诚挚敬意和衷心感谢。

  我的发言主题是《以绿色生态为先导,以特色文化为底蕴,见证古林人文纪念园6年行业前行之路》。很荣幸跟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年会,共同探讨新时期里殡葬改革的话题,共叙科学发展的殡葬未来,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今天的发言内容,主要结合呼和浩特市的有关情况,谈谈古林人文纪念园六年来在打造绿色生态环境和创建特色陵园文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望各位领导多加指点。

  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的一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中描绘的草原美景和这里独有的民族风情,让我在许多年以前就对内蒙古产生了无限的向往,这是一种由心而发的感触,凭着一个美丽的梦想,我踏上了漠北之行,最终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市创立了“古林人文纪念园”。

  “呼和浩特”的蒙古语意思为:“青色之城”,它位于内蒙古中部,北依巍巍阴山,南濒九曲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务院确定的62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里的民族风情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城市的呼和浩特,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发展保持了20%以上的高增长速度,持续位居全国省会首府城市第一。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辖四个城区,五个旗县。人口257万,市区人口为150万,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回、满等37个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和睦、水乳交融,体现出城市的胸怀和内涵。

  呼和浩特市向北通往大青山后的武川县、四子王旗、达茂联合旗乃至外蒙、俄罗斯等漠北地区,有一条数千年的古道,在古道穿越大青山山谷的道路中,有一段史称“阴山白道”,古林人文纪念园地处其中,坐落于回民区攸攸板镇段家窑村。从市区北二环到园区仅8.5公里,周边环境以“莜面食文化”为特色,古林园占地面积1500亩,经各级部门审核批准,于2003年8月奠基,2004年10月25日正式对外营业一科学规划,建设绿色生态纪念园,打好“硬基础”呼市一直努力向生态型园型城市发展,北麓大青山是呼和浩特市的天然屏障。纪念园建设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市目前共有经营性公墓11家,有7家就在大青山沿线,构建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的生态文明,即绿色生态纪念园是我们发展的必然选择。

        理念之一:绿色生态纪念园是指我们经过对其内部环境的绿化美化,具有园林特色,形成完善的生态体系,文化内涵丰富,形成植物、建筑与纪念碑相协调的格局。

  绿色生态纪念园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和发展绿色生态纪念园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和一套完整的实施计划和具体措施。绿色生态设计对于墓园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不仅应以人为本,而且还要根据本土特点,因地制宜。就南北地方差异而言,绿色生态建设在南方地区相对容易完成。这点我深有体会,就拿我共同经营的地处上海奉贤区的上海海湾园、地处崇明县的上海瀛新古园两家公墓来讲,古林园因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地质状况等都很不理想,所以绿色生态建设尤为艰难。我们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经济成本和养护管理劳动力,经过不懈的努力,古林园目前公园化、生态化形象已初见端倪。在已建园区,绿化覆盖率达80%,从荒芜斑秃到树绿成荫,从荒凉寂静到花香鸟语,科学的规划加上成本的投入再加上科学的管理,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回顾建设中走过的艰难历程,我们主要克服了两大困难:

  一是大青山相对恶劣的地质条件,针对沙石状的土壤,如何创造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和选择适应性强的绿化品种,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六年来,古林园通过各种办法改变土质,如土方回填、土地整治、土地养化。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在绿化品种栽种上尝试创新,现已有一百多种绿化品种可以种植成活。

  二是面对大青山地处高寒高旱地带,水资源相当缺乏,解决绿化用水是又一关键问题。古林园自打水井3眼,井深均在150米以上。并在园区中心位置实施中水系统,建造了大型的祭坛,在用于大型祭祀活动的同时,兼备蓄水池的功能,可容水 500立方,配备循环水净化装置,循环重复使用水资源,低碳环保,节约用水,美化环境由于园区的建设面积不断增加,地下水位由于取水原因不断下降,为确保园区生态用水,在我们的三期工程建设中,使用截伏流的方法,截住天然雨水,加以充分利用,即节能、又环保。

  另外,面对夏热冬冷的气候特点,在基础条件改善的同时,还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使墓园成为大青山的一片“绿色生态焦点”。我们选择耐旱抗寒的植物为主,同时根据不同季节、特殊地形、气候适当配置一些藤本植物和一些地被花卉植物,尽量做到不露黄土,一年四季有看点。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迎合了客户的心理,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客户压抑的心情。我园在绿化建设时对原有生态植物尽量进行保留,如对山形地貌和风水的顺势利用,使墓园建筑与自然相协调,成为一个整体,达到自然和谐的效果。

        理念之二:绿色生态纪念园还要与周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协调,成为都市的人文生态景观亮点。

1、生态葬—环境和谐、科学发展

  绿色生态纪念园作为与时代生态文明相对应的人类殡葬活动中新的空间组织形式,要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科学发展。古林园绿色生态化建设,不再是单纯对土地的消耗,而是对土地的改造和再利用,从而实现对墓地的永续利用,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从殡葬方式上,“生态葬”已在本园应运而生,并且因其环保、节能和成本低,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本园一、二期园区周边全部规划为植树葬区,即美化环境又节约土地,还起到防风林带作用。园区内注重采用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多种环保绿色殡葬方式,以及形态各异的自然石体,使大自然的绿树、鲜花、草坪融为一体,同时在墓碑建设过程中还不断追求小型化、艺术化。

  如:福宁苑,采用多样化纪念碑形式,有花坛葬,植树葬,有一排一品区,有草坪葬,有奇石林区等。“草原人家”苑区,内有花坛葬;有水景葬,即,在喷水池周围开辟墓葬形式,使水景与葬式相结合,既节约土地又环保;还有蒙古包葬,即在绿化景观带中,利用景观造墓,节约土地。今后的墓葬形式开发中,将不断推行绿色环保墓葬,让绿色低碳殡葬理念深入民心,希望更多的市民参与低碳殡葬。

2、特色人文——不可复制的“软实力”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殡葬改革中,改变传统丧葬模式,提升人文纪念的文化含量,已经成为殡葬行业至力于“转型”的主要课题。所以在绿色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如何向人文生态方向发展,成为我们面前的软件建设新课题。人文脉络是“软实力”或潜在竞争力的核心,也成为一座纪念园更高价值的源泉。国内外的实例表明,如果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具有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那么该地区就具备了自己的软实力或核心竞争力。

   呼和浩特在历史文化的内涵上非常丰富,成吉思汗大街,伊斯兰风情街,大昭寺,蒙元文化街,成了代表呼市独特文化的景观街。别致的建筑风格、合理的规划布局,由点到面的链接,多元文化结构的捆绑,将呼和浩特的城市建设层次和档次推向另一个新高度,由此,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告别了千城一面的平淡,找到了自己的文化之“魂”。

  蒙元文化是原生态文化,它代表着纯天然、无污染、绿色环保,代表着广阔无垠、热情奔放和生机蓬勃。以顺从“长生天”为特征的自然生态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模式。蒙古民族以苍天为永恒最高神,故谓“长生天”(蒙语读作“腾格里”)。蒙古人民认识和对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态度和准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蒙元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念,不仅把人当作“天”(或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把“天”(或自然)当作敬奉的对象,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崇尚自然、爱惜自然。蒙元文化天然地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变为行动的准则,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到极致。在未来的发展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利用。

  在一城,承一脉,古林园具备了走特色人文之路的天时地利,将“蒙元文化”元素注入建园格局中,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殡葬文化与独具特色的蒙元文化相结合,是本园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围绕创建蒙元文化百年人文名园的主题,建设以蒙元文化为内容,以草原风光为场景,以蒙古族风情为特色的园区,着力培育集人文纪念、追思悼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蒙元文化品牌纪念园成为人文轴线。从园区建设、人文理念、墓葬形式、景观搭配、绿化配置等方面,把蒙元文化逐步融入到纪念园整体脉络中。

  如:“草原人家”以敖包广场为中心,占地约8000平方米。敖包采用现代手法与蒙族传统,用石头堆砌而成,顶上竖立象征权力的苏力德。整个园区设计上注重蒙元元素的运用,将草原上人们“以蒙古包为靠、以牧为生,以人为源”的理念融入其中,每个雕塑都似乎在讲述着草原上动人的故事。

  即将开工建设的,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人文博物馆,以蒙古包形象为中心,整体造型似悬箭待发之满弓,采用毛石镶嵌表面,注重“天人合一”理念。

3、参与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

  古林园注重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短短几年来,在“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方面,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我们在注重自身品牌建设、经济效益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保障公益的水平,不断加大公益事业的投入,投资民生工程,关爱弱势群体,积极的投身到各项公益事业活动中,为首府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爱心敬老、助学、捐赠母亲水窖、为汶川地震灾区及西南旱灾区捐款等,累计向社会各界捐款达400余万元,同时,我园还在呼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与所有社区签署为特困户减免或免费赠送壁葬的爱心协议。

  内蒙古骑兵为内蒙古自治区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古林园建设的骑兵纪念墙,不但为老战士及家属提供了祭奠的场所,还为青少年提供了缅怀革命先烈的地方,为后人提供了瞻仰学习历史文献资料的宝库。这座融纪念、祭祀、观光、休闲和骨灰安葬于一体的纪念碑及主题广场,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它旨在纪念遗体捐献者、颂扬遗体捐献这项移风易俗、利国利民的慈善事业。

  古林园贯彻落实“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在园区免费投资兴建无主骨灰挚爱广场。苑区占地400多平方米,可安放4000余位逝者骨灰,还免费在花坛边沿镌刻逝者姓名,为他们提供百年的人文关怀。

  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有336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为了记录他们的英雄事迹,弘扬公安队伍的浩然正气,展现人民警察的精神风采,彰显人民警察的忠诚本色,古林园与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合作,在我园的三期建造内蒙古自治区公安英烈纪念园,总占地10000平方米。

  6年来,我们付出了很多的财力和精力,同时也得到了内蒙及呼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呼市市民的肯定,与其说这六年古林园是在走创业之路,不如说是在走感恩之路,我们一直秉承“顾客首选、政府认可、社会信任、员工热爱”的企业发展目标,不断前行。

  “人”是行业发展的根本,“科学”是殡葬业发展的方向,“低碳”是保障人类生存,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保型社会的根基,“特色文化”是企业在殡葬业中长久立足,适应科学发展需求,弘扬企业文化的法宝。以人为中心,以科学为指导精神,以低碳为生态理念,以文化为殡葬内涵,打造具有品牌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的殡葬企业,才能承担行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历史的责任。

  最后,感谢中国殡葬协会公墓会员年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衷心祝愿“2010年中国殡葬协会公墓会员年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来宾及朋友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作者系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海湾园、上海瀛新古园、古林人文纪念园董事长  袁永林)


 照片来源:中国清明网

上海海湾寝园有限公司
2010年9月22日